欢迎访问中国麻风防治协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工作 >> 新闻资讯
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理事长张福仁教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2023-11-10 18:54:42    新闻来源:中国麻风防治协会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了"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国际麻风防治协会副会长、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理事长张福仁教授成功入选皮肤性病学和遗传学领域 "2023年度影响力顶尖科学家"

        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统计的论文涵盖SSCI、SCI、EI期刊、EI会议,再以论文被引次数、h指数、hm指数等进行综合评估,评价着重于学者的国际引用影响力及作者贡献度。从全球近700万名科学家中遴选出世界排名前2%的科学家。入选该榜单意味着该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处于国际顶尖水平,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获得国际广泛认可。据统计,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和遗传学领域,我国分别有17位和26位专家入围"2023年度影响力顶尖科学家"榜单。

        张福仁,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现任国际麻风防治协会副会长、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理事长。从事麻风皮肤病防治研究38年,先后发现导致麻风原发危害和继发危害的风险因子并完成临床转化和产品开发,转化成果在国内外的推广应用不仅加速了"全国消除麻风危害2011-2020规划"目标的超预期实现,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消除麻风危害贡献了中国智慧。此外,他在罕少见皮肤病领域也做出了原创性贡献。代表性论文分别发表在《New Engl J Med 2009&2013》《Nat Genet 2011&2015、AJHG 2012、Nat comm 2016》《JAMA dermatol2019》《Cell Discovery 2022》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21),并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2023)、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2019临床医学)等荣誉称号。作为国际麻风防治协会副主席(2022)、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理事长(2020)和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参加了WHO关于《全球消除麻风2020-2030规划》以及《WHO关于阻断麻风传播及消灭麻风的定义、标准和指标的报告》的制定工作(全球13位专家之一)。


        麻风小知识: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易感个体、选择性侵犯皮肤和外周神经、晚期可致残的慢性传染病,经飞沫传播。其特点是"致残毁容不致命",只要满足基本的生活条件,麻风病人可长期存活。

    麻风是法定传染病,皮肤科和神经医师是发现麻风病人的第一道防线,各地皮肤病病防治院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麻风的法定管理机构。

    人类对麻风的认识经历了蒙昧无知、发现外因、揭示内因三个阶段,相对应的是社会和公众对麻风患者的不同态度和处理措施。

    今天,全球每年仍有10-20万新发病例,这些病例主要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印度、印尼、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我国曾是麻风高流行国家,解放前估计有现症麻风病例30余万,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麻风防治工作,建立了省市县麻风专病防治机构,历经几代人半个多世纪有组织防治研究,至上纪末,我国现症病人不足1万例,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控制麻风的标准——患病率小于1/万,成为第一个"基本消灭"麻风的大国(印度至今每年仍有约10万例新发麻风病例)。

    然而,由于麻风菌朔源不清、且缺乏有效的疫苗,麻风的潜伏期可长达数十年,因此麻风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消失,我国每年仍有数百例新发现的本土麻风病例,也不断有来自麻风高流行国家(地区)的输入病例,麻风防控工作任重道远。


一、数千年蒙昧无知,麻风无药可医

    1873年之前,麻风被认为是来自上帝的惩罚,"天谴",麻风的表现最初只是发生于皮肤或外周神经的症状如红斑白班肢体麻木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感觉障碍、皮肤破溃、发生残疾、毁容,患者因而倍受歧视,被社会边缘化,自生自灭甚至惨遭迫害。


二、1873年发现麻风菌,进入有效治疗时代

    1873年,挪威医学家汉森从麻风皮损中分离出麻风菌,从此开启了针对麻风菌的治疗阶段。自1951年氨苯砜用于麻风治疗至今已治愈了数以千万计的麻风病人,但也导致了千百万患者发生致死药物不良反应及其死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耐药现象日趋严重,亟待采取新的策略。1982年WHO在全球推广联合化疗方案( MDT),解决了耐药问题,1986年在马海德、李桓英等老一代麻风防治专家的推动下MDT被引入中国,开启了快速治愈病人的新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全球麻风患者逾千万例,中国近10万例,至上世纪末,全球麻风病例下降至不足百万例,我国病例下降至不足1万例,成为第一个达到WHO"基本消灭"麻风-患病率小于1/万标准的大国。

    MDT解决了"存量"病人的快速治愈问题,但没有解决每年新发病例及其导致的残疾这一原发危害,也没有解决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致死性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导致的死亡这一继发危害。


三、新时代发现风险基因,开启精准防治,实现消除麻风危害新阶段

    鉴于"基本消灭"导致公众和患者对麻风的警觉性降低,本世初国内外麻风疫情出现反弹,为消除麻风危害,卫生部联合11部委发布了"全国消除麻风危害目标2011-2020"目标,围绕规划目标,我国新一代麻风防治工作者组织国内外大合作,发现了导致麻风原发危害的风险靶点,揭示了麻风危害发生的免疫遗传学机制;发现导致麻风继发危害-致患者死亡的重症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位点,并把上述发现实现了临床转化和在国内外的推广,把防治麻风危害的举措由"诊治"提升至预防危害发生的新阶段,不仅加速了"规划"目标的实现,也为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上述工作使我国麻风防治工作由上世纪的"跟跑"进展至"领跑"国际社会新阶段。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甲3号院都会华庭5号楼1E 电话:010-67522205 传真:010-67522206 
中国麻风防治协会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clabj@vip.163.com
京ICP备11001230号-1;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